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一、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检查对多种乳房疾病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早期诊断乳腺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并能发现隐性乳腺癌,是目前公认的乳腺癌最有效、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常用的乳腺X线摄影方法有乳腺钼靶X线摄影、乳腺导管造影和乳腺囊肿内充气造影。
(一)乳腺钼靶X线摄影
乳腺癌常见的钼靶X线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1.直接征象 乳腺癌癌灶本身所形成的影像称为乳腺癌的X线直接征象。
(1)肿块阴影:其为乳腺癌最常见和最基本的X线征象。临床乳腺癌中85%~90%的病例可见致密块影。①肿块形态,多呈分叶状、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②肿块密度,中心区高于周边,或呈密度不均的征象;③肿块边缘,多有长短不一的毛刺或晕状影触角,呈发团影;④临床触诊的肿块大于X线的肿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征象之一。
(2)恶性钙化:据统计,40%乳腺癌患者的X线片中有钙化出现。因此,钙化是乳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X线所见恶性钙化常有三种形态。①小杆状钙化,多发生在导管内,常见于导管癌,若钙化填充在末支导管分叉处,则呈叉状钙化;②泥沙样钙化,多发生有肿块边缘,也可在导管内或腺泡中;③团簇状钙化,形态较前二者大且不规则,以发生在肿瘤坏死才有诊断价值。恶性钙化的特征为:钙化粒微小,密度高低不一,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形态。单位面积内数目较多,从几个到数十个不等,有聚集性。成堆的细小钙化对乳腺癌诊断有意义,尤其在无明显肿块影时,当小杆状钙化和泥沙样钙化同时出现时,应高度怀疑乳腺癌。有人指出,每平方厘米在15个钙化点以上时,乳腺癌的可能性甚大;尤其在一丛钙化点中有2~3个小杆状钙化出现,即可诊断为乳腺癌。小叶内钙化常是小叶原位癌的唯一征象。
2.间接征象 乳腺癌癌灶周围继发性改变所形成的影像称为乳腺癌的X线间接征象。
(1)血管异常相:X线表现为:①患乳血管管轻(主要为静泳)较健侧增粗,一般左乳静脉比右乳粗,如果右乳静脉比左乳粗,且双乳血管比超过1:1:4时,应考虑乳腺癌的可能。②癌灶周围形成较多的细小血管丛,呈以癌灶为中心的放射状或排笔状。③癌灶区出现较粗大的引流静脉。
(2)透亮环影:肿块密度增高影的周围有一宽窄不一、密度低于肿块和外围的乳腺组织的环形透亮带。
(3)厚皮征:乳腺皮肤淋巴管被癌细胞浸润,导致皮肤充血、水肿、增厚,从而出现厚皮征。当癌肿反应性纤维化及收缩时,可出现皮肤扁平或“酒窝征”改变。
(4)乳头回缩:由于乳晕肿瘤粘连纤维化或癌肿侵及乳腺导管牵拉乳头所致。当乳头完全凹陷,单侧乳头在近期内回缩、固定者对临床诊断意义较大。
(5)大导管相:当癌瘤浸润大导管时,导管变粗而且有阴景增强表现,可以看到肿块与乳头之间出现粗大导管相,又称“癌桥”。或有时癌瘤向附近的导管浸润,造成多导管病变,与周围的血管、淋巴管及结缔组织融合,形成一条粗大的导管相。
(6)牛角征:Cooper氏韧带受癌瘤浸润后,在腺体与皮肤之间形成牛角形密影。其对乳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连接肿块或致密结节影的牛角征更有特异性。
(7)塔尖征:癌瘤浸润淋巴管,致使淋巴管扩张及管内癌栓形成,从而可见一自肿块影向外笔直伸展的细条状致密影,状如塔尖。为乳腺癌的重要特征。
(8)乳房后间隙改变:深部乳腺癌可早期侵及浅筋膜的深层,导致乳房后间隙的透亮区消失。
(9)乳腺组织结构紊乱:不均匀低密度区及污秽的点片影。
(10)乳房形态改变:乳腺癌沿导管及腺体浸润时,尤其是向浅表浸润时,受累区膨出可致乳房变形。
(二)乳腺导管造影
乳腺导管造影不但可清晰显示乳腺导管及其细微结构,而且可以了解病变的部位及范围,弥补平片之不足,是早期发现微小癌的重要方法。对乳头溢液的良恶性乳腺疾病均有较大诊断价值。其主要用于不伴有乳房肿块的单个乳管呈血性、浆液性、水样乳头溢液者,或乳头溢液伴相应区域乳房包块诊断不明确者。
常见的乳腺导管造影恶性征象有:
1.导管本身因癌浸润、梗阻、破坏等引起的征象造影剂在大导管及二、三级分支表现为密度深浅不均,大小不一的“虫蚀征”;断续状分布的“断续征”;不规则充盈缺损;以及造景剂由导管破坏处向间质溢出形成大小不等之斑片状影的“潭湖征”。
2.因癌肿侵犯、收缩、压迫导管等引起的征象造影剂突然狭窄呈“鼠尾征”;一侧管壁僵直,突然中断等。亦可见虫蚀征。
(三)乳腺囊肿内充气造影
乳腺囊肿内充气造影主要用于临床与X线平片疑有乳腺囊性病变需确定性质,或疑有囊壁肿瘤需进一步确诊者。其恶生征象表现为:部分囊壁增厚,边缘不光整,甚至出现分叶状或毛刺状肿块等,则应首先考虑到癌变的可能。
二、超声检查
超声波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可达80%~85%,但对1cm以下者诊断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主要用于辅助X线检查之不足。
一般来说,恶性肿块边界不清,呈锯齿状,内部为低回声或强回声或不均匀回声,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癌肿可使块后方回声增强或衰弱,肿块无滑动,无压缩,多数肿块长度大于深度。如皮肤局部回声线增厚、分层不清晰,乳头回缩,导管扩张,Cooper ′s韧带呈线性或三角形增厚,应高度重视有否早期乳癌。在恶性病变中,具有影像特征的如:①乳头状导管癌,乳头下方导管扩张呈分枝状,管内有强回声团突起。②硬癌,肿块不大,后方明显衰减。③髓样癌,呈球形,常为混合性回声,后方不衰减。
三、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包括:细钟吸取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或肿瘤刮片细胞学检查及乳腺肿瘤切除标本印片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孤立病变,考虑为囊肿、良性或恶生肿瘤。临床明显的囊性病变、乳腺癌术后疤痕上孤立或多发的小结节、可疑的远处转移病灶、包括皮肤结节和肿大的淋巴结等可行诊断性穿刺。
四、活组织检查
用于乳腺诊断的活组织检查方法有切除活检、切取活检、穿刺活检、溃疡病灶的咬取活检、乳管内镜咬取活检等。
(一)切除活检
1.检查指征可触及的肿块,有痛性的肿块不能排除恶变者;非可及性肿块或X线上显示微小钙化;一个或两个乳管持续性自发性溢液;乳头的异常,乳头周围糜烂或近来自发性乳头回缩;乳腺皮肤的改变,如酒窝征、橘皮样变,或非炎症性皮肤改变;液窝淋巴结肿大;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
2.评价切除活检为临床常规方法,最为常用。既能达到活检的目的,又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多主张此法。但冰冻检有时有假阳性或假阴性,应以否蜡活检为准。
(二)切取活检
1.检查指征基本同“切除活检”,适用于较大、已与皮肤粘连或已溃破的肿瘤。
2.评价切取活检有促进肿瘤转移的可能,除非肿瘤很大,尽量避免行切取活检。
(三)穿刺活检
1.检查指征乳房肿块考虑良性或恶性肿瘤;乳腺癌术后术区孤立或多发的小结节;可疑为转移的肿大淋巴结或皮肤结节,以及一切右通过穿刺取材部位的转移或可疑转移的病变。
2.评价易受穿刺针具和操作技术的影响,结果往往不十分可靠。操作时应避免造成肿瘤的播散。目前,利用高频X线电脑全自动定向活检装置,可对乳腺微小病变行准确定位,可望提高准确率。
(四)溃疡病灶咬取活检
适用于已破溃的肿瘤。一般在肿瘤破溃的边缘咬取部分进行肿瘤组织学检查及受体测定。取材时要避开坏死区,以免曩诊断,同时切忌挤压肿瘤组织。
(五)乳管内镜咬取活检
乳管内镜可确定病变的准确位置和性状,以及从乳管开口到病变部位的距离。此检查还可确认乳腺癌患侧乳管内的浸润情况,为施行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根治术或保留乳房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五、热图检查
常用热图检查有液晶及远红外热图像两种方法。乳腺癌的热图像表现为:①局部放射热增加或出现热点;②局部血管增多或增粗、迂曲,可血管走向反常;③两侧温度明显不对称,患侧温度显著增高;④乳晕部热增加。但热图对较小肿瘤检出度低,假阳性及假阴性较多,经广泛评价后,目前大多已不将此法作为诊断乳腺癌而有明显异常温度记录者,可判断其预后较差。
六、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
乳腺癌的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图像表现为:限局性边缘不清的深灰或黑色的不均匀的吸光团,加压后不褪色(不发白),有时全乳呈深灰,需要增加探测器的亮度来得到与正常乳腺同机关报分辨率图像,周围有C型血管,双乳静脉系统的对称性消失,未受累乳腺呈正常表现,受累乳腺静脉扩张,呈广泛性扭曲和迂回,同时伴有静脉数量增加等。血管分型大多是VB4、VC2、VC3、VC4类型乳腺。液窝淋巴结呈现浅到深灰色卵圆形或圆形的均匀的灰色阴影。
乳腺癌近红外线图像有以下特点:①多级灰度倒环较多见,大部分为4级。②大多级倒环中3级灰度并不占据很大面积,点状和小片状3级灰度较多见。③在3级倒环周围,1~2级倒环面积较大,且分部不规则,尤其与中心的3级环无向心性分布。
近红外线检查对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率可达80%,且对乳腺充血性病变和血管的显示有一定特点,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但对直径1cm以下的深部肿块易出现假阴性,宜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七、生物学标记检查
目前开展的生物学标记检查有癌胚抗原(CEA)、降钙素、含铁蛋白、单克隆抗体(CA15-3)等。生物学标记检查临床应用尚无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多种标记物作为联合指标,可提高诊断价值,但亦只限于较晚期的乳腺癌病倒,对早期病倒亦无足够的敏感性。
八、PCR法癌基因诊断检查
K19和MUC1等检查与乳腺癌相关性较好,可检测出存在体内的微小转移灶。
九、激素受体检查
激素受体检查目前主要用于制订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及其预后的判断。目前用于临床的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查。
十、其他检查
1.CT扫描CT扫描可用于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组织检查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手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液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此法对纵隔、乳内淋巴结及胸骨病灶的诊断有极大的优势。但CT不是乳腺癌常规的诊断方法。
2.MRI MRI在鉴别良恶性病变,发现乳腺癌癌前病变可能有较大前景,但MRI不能显示微细钙化点,目前研究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